北京大學成都研究院發出CXO召集令,共啟創新轉化新征程
2025-02-06
近日,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簡稱“北京大學成都研究院”)發出CXO召集令,有意者需于2025年2月25日前掃碼報名。

據悉,依托北京大學的科研資源和成都高新區的產業優勢,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北京大學成都研究院于2024年11月29日正式發布CXO計劃,為科學家創業引育首席執行官(CEO)、首席財務官(CFO)、首席運營官(COO)等創新創業人才,為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保駕護航。
一、遴選方式
△ 內培外引 雙線并行
CXO計劃招募既面向科研團隊中的富有創業熱情的科研和管理人才,也面向生物醫藥產業外部高級管理人才和行業專家。
△ 匹配流程與人才培育機制相互融合
本項目的遴選不只是單純的面試,而是通過前期海選、面試、盡調等流程,選出合適的CXO預備團隊,在匹配過程中開設系列培育課程,如創業啟蒙、法財稅講堂、破冰活動、項目路演等,實現CXO與PI團隊的雙向深度磨合與匹配。
△ 模擬演練與真實場景相整合
該計劃致力于組建CXO聯創服務團隊,從遴選試演項目展演到經過培育后組建初創團隊正式路演,為未來的“CXO”創造展示機遇。
二、所獲支持
△ 項目策源地支撐:北京大學成都研究院聚合科研資源、人才資源,作為原始創新策源地。
△與產業深度融合:北京大學成都研究院聚焦成都生物醫藥產業“卡脖子”問題,與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主導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 創投生態助力:成都高新區天使投資協會和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協助計劃實施,為該計劃匯聚豐富且權威的科研專家資源和產業界資源。
三、目標人群
△ (曾)在科技型上市公司、創新型領軍企業、世界500強等生物醫藥企業任中高管職位達5年及以上,在此期間成功主導或深度參與過不少于2個重大項目的戰略規劃與執行工作,且項目成果在行業內產生顯著影響力;
△ (曾)創立、孵化生物醫藥企業,企業成立時間在3年及以上,熟悉生物醫藥企業從科技成果到商業化全流程運作;
△ (曾)具有10年以上生物醫藥行業從業經驗的優秀人才,具有豐富市場管理、團隊運營等經驗,且有成功運營產品取證上市經驗。
四、招募流程
△ 報名時間:1月25日-2月25日
△ 簡歷初篩及面試通知:2月28日前通知方式:短信通知,并添加候選人本人微信,便于后續工作安排。
△ 面試安排:具體見面試通知面試形式:單輪面試,研究院實戰案例匯報及提問。面試團組成(擬):研究院管理代表、研究院科研專家代表、外部產業專家代表、外部創業人士代表、資深HR、投資人代表。
△ 結果通知:3月15日,通知方式:微信
△ 面試安排:具體見面試通知面試形式:單輪面試,研究院實戰案例匯報及提問。面試團組成(擬):研究院管理代表、研究院科研專家代表、外部產業專家代表、外部創業人士代表、資深HR、投資人代表。
△ 結果通知:3月15日,通知方式:微信
△ CXO培育遴選:4月-7月通過開展沙龍、座談、結對分組服務、項目路演等形式,讓PI與CXO近距離接觸,并通過CXO與PI互相意向投票,確認結對。


關于北京大學成都研究院
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是經中央編辦批準核名,由北京大學與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共建的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研發機構,于2023年3月15日在成都高新區正式登記設立,研究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首任理事長由湯超院士擔任,法人由北京大學李寧擔任,首任院長由北京大學來魯華教授擔任。理事會組建產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負責遴選PI及項目,產業委員會主任為成都先導藥物開發公司李進董事長,專家委員會主任為北京大學歐陽頎院士。
研究院是一個集合了跨學科研究領域的高地,聚焦“創新轉化,服務成都和西南”,開展問題驅動的高水平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創新交叉融通的研究,解決生物領域“卡脖子”問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致力于新藥發現、疾病早篩與精準治療、衰老機制研究及健康壽命延伸等關鍵科技領域技術突破和重大原始創新技術攻關,通過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原始創新推動產業從追趕式創新向引領式創新跨越,力爭建設成為前沿生物技術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全球科技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匯聚全職人才112人,碩博占比80%,建設了由1位科學院院士、9位國家杰青領銜的專注于攻克前沿生物技術的11個實驗室和7個先進的公共技術平臺,已經在生物復雜網絡的建模與分析技術、基于AI+合成生物學的藥物研發技術、基因編輯安全性檢測技術、抗腫瘤及減重新藥研發、無創產前診斷、免疫治療抗體藥物、用于治療脂肪肝病的siRNA藥物、新型含硼藥物轉化等方面形成11項關鍵技術突破,即將進入商業化。
研究院是一個集合了跨學科研究領域的高地,聚焦“創新轉化,服務成都和西南”,開展問題驅動的高水平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創新交叉融通的研究,解決生物領域“卡脖子”問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致力于新藥發現、疾病早篩與精準治療、衰老機制研究及健康壽命延伸等關鍵科技領域技術突破和重大原始創新技術攻關,通過高水平的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原始創新推動產業從追趕式創新向引領式創新跨越,力爭建設成為前沿生物技術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全球科技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匯聚全職人才112人,碩博占比80%,建設了由1位科學院院士、9位國家杰青領銜的專注于攻克前沿生物技術的11個實驗室和7個先進的公共技術平臺,已經在生物復雜網絡的建模與分析技術、基于AI+合成生物學的藥物研發技術、基因編輯安全性檢測技術、抗腫瘤及減重新藥研發、無創產前診斷、免疫治療抗體藥物、用于治療脂肪肝病的siRNA藥物、新型含硼藥物轉化等方面形成11項關鍵技術突破,即將進入商業化。